Skip to main content



精英訪談

易馬達e換電CEO黃嘉曦:中美兩地連續創業,引領「3秒換電」新時代

July 2, 2020
深圳易馬達e換電的創始人兼CEO黃嘉曦。易馬達是中國最大的兩輪電動車電池能源網絡供應商之一。

瞭解一個智慧電池能源網絡如何為中國數百萬的快遞人員提供協助

新冠疫情促使同城配送行業異軍突起,生鮮餐飲配送、客製化派送等業務需求量激增。外賣和快遞人員外送員幫助維繫城市的正常運轉,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那麼,支撐他們日常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兩輪電動車如何及時補充電力?

兩輪電動車換電有力地支撐起了同城配送的高效運轉。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兩輪電動車以及換電領域。據報導,中國市場擁有3億兩輪電動車出行用戶,以及7百萬外賣人員和3百10萬快遞人員,兩輪電動車用戶日均充電次數近1億次。

位於深圳的易馬達科技有限公司(Immotor)成立於2015年底,是國內兩輪電動車綠色能源網絡佈局的領導者,其推出的易馬達e換電產品説明電動車車主進行電動車智慧升級,為電動車車主解決出行續航等問題。成立至今,易馬達已獲得中美綠色基金(U.S.-China Green Fund)、三星風險投資、未來資產(Wei Lai Capital)、雲啟資本(Yunqi Partners)、紀源資本(GGV Capital)和南韓現代(Hyundai)等機構的投資。2020年,華美銀行與易馬達正式建立合作關係,為其提供授信服務,助力易馬達未來持續成長。近期,華美銀行專訪了深圳易馬達e換電的創始人兼CEO黃嘉曦(Daniel Huang),他分享了在中美兩地電池領域的創業故事、換電行業的商業模式與發展前景,以及個人風格和領導力等話題。本次網上分享由華美銀行中國區科技與高成長企業業務執行總監鄭詩緯(Calvin Cheng)主持。

您並非是創業領域的新人,而是一位連續成功創業者。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過往的創業經歷?

易馬達e換電算是我的第三個創業公司。我1996 年的時候來到美國,當時國光電器派我到美國拓展業務,開設子公司。初期的啟動資金大概只包括兩名員工的薪水、開設辦公室、採購設備以及營運的費用。如果一年沒有業績,那麼這次「內部創業」就算失敗了。在美國克服了很多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後來慢慢將公司在美國的業務從零做起,公司的年銷售額在10年間翻了 30 倍。

2005年公司上市後,當時覺得可以做點別的事。於是在2006年創辦了行動智慧設備及配件設計和製造品牌Mophie,Mophie的主要產品是給蘋果、三星等智慧型手機做行動充電寶以及背夾電池。Mophie創立初期成長很快,推出的juice pack的可擕式電池解決方案非常受到果粉們的喜愛。2015年,我將Mophie賣給了美國一間智慧手機配件的上市公司,順利完成了第二次的創業。

我覺得團隊還可以做更大的事業,於是將目光鎖定在了動力電池產業界。我們的團隊在軟體、電池、能源管理等方面有技術背景和經驗心得,並且在這個領域也耕耘了多年。行動電源我們已經做過了,這個時機進入汽車電池領域已經晚了, 於是我們將目光放在了小型動力電池這個空白市場。歐美市場小型動力電池的技術產品不是很成熟,而且市場需求有限。我們發現這個市場主要是在中國,所以在美國創業多年後,我來到了深圳,在2016年創辦了易馬達e換電。

易馬達e換電產品

能否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e換電的商業模式?

簡單來說,我們是運用自身在鋰電池領域先進的管理技術,研發出一套靠「隨用隨還」的全新模式的智慧換電系統,為全國數億的電動車市場布下一張換電能源網絡,使兩輪電動車用戶進入「3秒換電」新時代。目前,我們在中國54個城市佈局了近7000個自助式換電櫃,日換電次數超過40萬次。

傳統兩輪車充電需要好幾個小時,而且需要使用者到固定地方停放充電。我們希望用戶體驗從幾個小時充電,實現幾秒換電、滿血復活的本質飛躍。e換電的主要用戶是美團、餓了麼、達達等平台的外賣和快遞外送員,他們以兩輪電動車為運輸工具,對充電時效性要求較高。當所騎電動車電池快耗盡時,他們拿起手機打開APP就能找到最近的換電櫃,按提示將車上的電池插入對應號碼的換電箱,再取出滿電的電池換上就可以繼續穿街走巷了。沒有了充電等待時間,透過「換電」的新方式,一位快遞小哥一天可以多接幾十個外賣單,收入增加上百元。

您在中美兩地都成功創業,能否談一談兩地創業環境、商業模式以及市場文化方面的不同?

兩邊的公司我都是從零做起的,所以我的體會還是蠻深的。有幾點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國非常遵循商業契約精神,什麼事情在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中國的契約清晰程度比較模糊,什麼事情在什麼地方是哪個部門負責,需要探索。另外,在美國創業的人力成本很高。沒人和你玩情懷,薪酬都是談好的,大家都有經濟和生活的壓力,很難會有人願意和創始人一起承擔創業的壓力。在中國,人力的成本會低一些,而且創業團隊都很有情懷和拼搏精神,願意一起分擔風險,當然這樣也在公司成功的時候更多地分享勝利的果實。另外,美國的專業服務成本高昂,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服務構成創業成本和壁壘。而國內可以更好地控制這方面的成本。

在美國創業很不容易,美國創業家通常專注於做一個比較獨特的小領域,把它做好做精,然後再想怎麼把它做大做強。中國市場大、人口多,注重商業模式的創新。很多中國創業家一開始就想,我的公司3年後要有10倍的成長空間,美國的企業界相比會更加成熟一些。其實,好的機會更多的是需要技術創新驅動,很難有那麼多創新的商業模式,所以易馬達在創業初始就一直堅持技術創新,並把技術創新放在和商業模式創新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否分享一下新冠疫情發生給易馬達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疫情爆發之初,易馬達的工作人員就所有換電區域進行地毯式消毒殺菌,重點對外送員經常接觸櫃體周邊、櫃間縫隙等容易傳播病菌的地方進行徹底消毒,確保不留衛生死角,降低風險隱患,為換電外送員保駕護航。

疫情期間,在一些社區封閉外送員無法進入社區換電的情況下,我們的工作人員一邊積極與各物業部門進行溝通協商,另一方面「手動」為外送員換電。北京的一個社區,可以由物業人員幫忙換電;而在深圳,一些社區則將換電區域開放給外賣小哥;在武漢,當外賣外送員需要換電時,工作人員從圍欄處接下外送員的電池,跑步到社區裡面的換電池櫃更換電池,再跑回去遞給外賣小哥。

因為疫情的原因,一些公共區域的換電櫃壓力驟增,安全換電成為重中之重。成都的一線技術人員,日夜奮戰在換電櫃電路核查和維護工作中。從總閘接線處開始核查整條線路。為了不影響白天用戶正常使用,運維人員一般是錯峰通宵工作。晚上吃完晚飯後出門,一直工作到淩晨4、5點,保障24小時服務換電櫃的正常運行。

疫情期間我們的業務增長也很快。1-2月,雙月換電單數同比增長超過140%; 1月23日至2月14日疫情爆發宣佈封城階段,日均換電單數仍然穩定為去年同期1.5倍;2月15號後,換電單量穩定上升,很快增長率超過50%,並且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易馬達的總部在深圳,為什麼選擇成都作為第二大基地?

我們在創業初期就非常專注,初期我們選擇了北京和成都兩地做同步試點。後來我們發現進入北京市場的難度較大,物業流程長,壓力大。而成都經濟活力很足,市場規模雖然不如北京大,但是安裝換電櫃的靈活度和車廠的配合度很高,所以後來我們將很多資源轉移到成都去。我們也是通過試錯做了快速的反應和調整。

未來有沒有進軍海外市場的計劃?

我們去年到印度、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市場做了考察,目前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合作方式。因為換電涉及到政府關係、執行落地和營運維護等,我們自己在新市場執行的難度很高。所以我們會透過和東南亞規模較大的企業合作的形式發展海外市場,把中國的技術體系和商業模式打包輸出。預計明年會有初步的落地。

創業的時刻,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有沒有想放棄的時候?

創業不容易,上一個公司做到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段很困難的時期,當時幾百萬美金都虧掉了,公司快周轉不開了。後來機緣巧合在 ESPN 頒獎會的小展攤上,我們產品引起了NBA丹佛金塊隊(Denver Nuggets)球星卡梅隆·安東尼(音譯,Carmelo Anthony)的注意,他表示有興趣投資。後來藉助他的這筆天使投資我們做了產品和方向的轉型。易馬達也是走過彎路的,我們的第一個上市產品不是動力電池,而是電動滑板車。我們當時沒有意識到滑板車的產品售後服務的要求這麼高,碰到很多問題。後來才重新專注到換電領域。現階段我們的工作強度也很大,既要研發產品,又要做營運,外賣人員是非常辛苦的職業,他們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我們作為他們的服務商,也是需要24/7 不間斷的提供支持,非常辛苦。

當然,任何創業公司都是既要面臨外部的挑戰,也要面臨內部的挑戰。在團隊內部,也出現過認知差異和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公司剛起步的時候,我們是一個科創企業,做的是技術導向的高科技產品,但是換電行業在興起的時候是要非常接地氣的,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和風格就會碰撞,這點我們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在團隊內部進行整合和協調。

能不能談談您的領導風格?您認為創業家需要有什麼特質?

我認為早期的創業者是需要事必躬親的,從技術、產品開發、到業務推廣、行銷,這樣每個員工可以看到領導者的模範作用。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如果創業家再親力親為,團隊的積極性會降低。同時大家對創始人期待高,如果創始人判斷錯誤,做了不正確的決定,會把公司置於一個不利的境地。所以我認為,創業中期需要培養大量的中層人才。公司成熟後,需要建立非常合理的制度和增長的模式。我是比較自由開放的態度,充分放權,我最大的角色是把舞台搭建起來,資源搭建,把方向指明,希望團隊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他們自己的角色,給他們發展和發財的機會。

最近印象深刻的書?

埃隆·馬斯克(音譯,Elon Musk)是我的偶像,他是一個很瘋狂的人,我覺得不瘋狂的人成不了創業家。在創立易馬達的初期我買了他的傳記送給創始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最近印象比較深的一本書是《被看見的力量》,講的是快手如何從零開始,不斷打磨產品,讓短視頻變得受歡迎,成功成為這一領域的頭部企業的故事,創業小夥伴值得一看。

和華美銀行合作的感受?

每個創業公司形態不一樣,融資的需求也不一樣。我們當時也接觸過一些其他的銀行,但是聊下來覺得華美銀行比較靈活,也很務實。華美銀行在服務科創企業方面有多年的經驗,與股權投資機構也有密切的合作。華美銀行的團隊非常瞭解科創公司的訴求,尤其是會用客制化和創新的方式去幫我們解決問題。非常感謝華美銀行對易馬達的支持,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