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中美經貿

如何應對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的問題

July 13, 2020

By Angela Bao

隨著新冠病例數持續上升並繼續在全球蔓延,企業需要確保其供應鏈有能力抵禦外界干擾。圖片來源:Gettyimages.com/MR.Cole_Photographer

如何應對因疫情而導致的短期、中期以及長期的供應鏈中斷。

當新冠病毒(COVID-19)最先在中國蔓延時,由於政府下令強制關閉所有工廠,各個行業也因此經歷了持續至今的供應鏈問題。中國貢獻了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28%,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製造業大國,也是許多企業賴以生存的樞紐。儘管部分公司開始將供應商轉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但疫情在全球的傳播和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令形勢仍在不斷變化。

隨著新冠病例數持續上升並繼續在全球蔓延(目前已有213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新冠病毒病例),企業需要確保其供應鏈在不同週期內都能抵禦外界干擾。 無論您目前在尋找其他供應商,還是決定轉向數位解決方案,都可以參考本文為您提供的一系列應對措施,以減輕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供應鏈問題的概況

疫情在許多方面影響了供應鏈。美國等地對醫療用品的出口和供應設置了限制,以確保本國在抗擊疫情時的產品供給。無獨有偶,中國也加強了對肉類和乳製品等食品的進口限制,並於近期開始要求食品公司證明其商品未受到病毒的污染。

印尼Hadinoto&Partners稅務與貿易集團的合夥人里扎·布迪托莫(音譯,Riza Buditomo)表示,因政府的強制性封鎖或企業裁員而導致的供貨延誤十分常見。

「因為目前人員流動大受限制,因此人力不足是很多產品供應延誤的主要誘因。」布迪托莫進一步解釋道。此外,很多工廠也臨時改為生產手部消毒液和個人防護用品等需求量高的重要抗疫物資。再者,消費需求的波動也是干擾供應鏈的原因之一,因為企業很難預測經濟何時會重啟、消費者何時能重拾信心,以及屆時他們想要購買什麼商品。

靈活的供應鏈為企業營運帶來的優勢

重審合約

在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時,首當其衝的就是要仔細審查與買家和供應商簽訂的合約條款細節。這樣可以幫助企業梳理出在合作方遇到現金流不足或自身陷入財務困境時,可以採取的應對方案。另外,企業也可以與合作方溝通,要求調整合約內容。需要記住的是,企業在提出修改方案、補充協議或是對現行的合約做出修改時,務必要將這些變更事項記錄在案。

貝克·麥堅時(Baker McKenzie)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冠宜(音譯,Kwun Yee Cheung)表示「企業一定要明確自己在合約中涉及的權利和義務。仔細審視所有的選項,確定這是否是一份排他性協議(exclusive agreement);如果是,合約中包含的干預事件或終止權是否已經發生;如果企業想要終止合約,有哪些通知要求。」

張冠宜表示,合同中對於構成違約事件(events of default)的誘因的定義通常都很籠統。因此,她建議企業在簽署前詢問合約是否包含未能履約的情況。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合約中是否存在擔保權違約(security default)的情況,以及是否能透過履行義務來抵消違約損失。

張冠宜補充道,有關工具和機器的使用許可也應被納入考量。例如這些許可證是由供應商持有還是由自己管理?她提醒道:「要時刻確保自己按合約辦事,避免違約。只有當企業主清楚瞭解這些內容和自身的法律立場時,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商業決策。」

決定供應商的必要性

一旦對自己的法律地位有了清楚的認識,就能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了。企業主需考慮的問題包括: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是獨一無二的嗎?根據當前的經濟形勢,是否有需要尋求確保企業持續營運的替代方案?

張冠宜表示,企業可以透過各種方法來確定供應商的選擇問題,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將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解決方案結合在一起。

「在某種程度上,問題的答案取決於疫情發生前的業務夥伴關係。舉個例子,如果公司與一個供應商的合作並不愉快,且該供應商所提供的並非核心產品,那麼此時企業就應開始考慮尋求替代方案,例如對該供應商進行收購。另一方面,如果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良好,且很依賴於他們的產品或服務,那麼企業應想辦法與供應商一同共體時艱。例如,企業可以透過提前付款或入股的方式來緩解他們的資金壓力。」張冠宜說道。

短期與長期的融資方案

儘管很多企業也許已經為一定程度上的業務中斷做好了準備,但這次疫情導致的經濟停滯程度之深、時間之長還是讓許多公司感到壓力。為此,張冠宜為需要獲取額外資金來維持運營的企業提供了以下短期和長期的財務建議。

她強調:「首先,企業應找出可以削減的開支類目,並盡快做出決策和採取行動,因為流動資金和現金在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方面至關重要。」另外,吸引外部投資者也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策略。短期來說,企業可以考慮進行再融資;長期而言,企業可以尋求合夥人入股。「最後一點建議是,密切關注政府的經濟刺激項目。在陷入財務窘境之際,藉助這些資源或許大有益處。」張冠宜補充道。

考慮與多個供應商合作

無論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如何,為確保未來發展,企業應與多個供應商合作,避免過度地依賴於一家公司或一個區域。若企業決定開始尋找其他供應商,請參考以下由布迪托莫提供的一些建議。

「當企業決定從一個新的市場進行採購時,有必要考慮一些額外的問題,例如,新的進口合約是否適用任何自由貿易協定?如果是的話,適用的原產地規則是什麼?您的產品是否符合要求?在產地因疫情而封鎖時,多久能獲得原產地證書? 」

保持交流順暢

鑒於當前局勢的不確定性,企業與進口商、出口商、供應商及製造商保持交流順暢則顯得十分重要。這樣企業可以時刻掌握與他們有業務往來的公司和相關地區的最新動態。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安妮·佩特德(音譯,Anne Petterd)表示:「購買和進口商品的人員也要面對供應鏈方面的挑戰。因此,我認為,變更供應鏈條款和充分的溝通是新冠疫情期間管理供應鏈的策略之一。」

除了設立內部溝通機制,布迪托莫還強調要定期與「供應鏈中的關鍵參與者」溝通,這樣可確保企業提前獲得重要資訊,包括即將頒布的規定、限制和重啟計劃等。

佩特德對此表示贊同並補充道,頻繁的溝通有助於恢復正常營運。「我們需要保持溝通來盡快重建自己的供應鏈。」

組建新冠疫情應急小組

為了能充分控制疫情,各國有可能要經歷多次封鎖,這也意味著政府或許會繼續發佈影響供應鏈的強制措施和限制。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的稅務及貿易律師艾薇·譚(音譯,Ivy Tan)表示:「我建議企業成立一個臨時應急小組,透過監控大趨勢,快速制定和執行因應政策變化的計劃,以降低合規風險。」

一般來說,由於各地的法規要求不盡相同,企業有必要全面瞭解影響自身業務領域的限制。譚律師表示,一旦限制被執行或取消,應急小組就應迅速確定企業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是否對特定企業或產業設有豁免條款?如何獲得豁免?

布迪托莫補充道,企業除了要監控自己的營運狀況,還要檢查供應鏈對他人的影響。他以關注政府限制為例解釋道:「如果我們時刻留意政府實施的限制和規定變化,就能夠理解其中的緣由,以及政府接下來可能會採取的措施,這些都會對企業營運有所説明。」

點擊閱讀更多精彩內容